自己随便写着看的1976年,美国犹他州加_分享我的专业知识

2023-04-13 14:56:15 百科达人 次阅读 投稿:KazeJKD

自己随便写着看的1976年,美国犹他州加_分享我的专业知识

自己随便写着看的

1976年,美国犹他州

加里·吉尔摩

连续两晚作案,分别枪杀一人

基本案情:

第一,被害人与凶手无任何关系(可以排除熟人作案)

受害者:加油站和汽车旅馆的员工

死因:一枪毙命

第二,作案人第二次杀人之后,很快就被抓获,无逃跑举动

第三,曾经犯罪并多起,在被假释期间杀人

第四,法庭上有问必答,毫不慌张,有恃无恐

第五,全美已经是多年未执行死刑,作案人并未上诉,且迫切希望执行死刑

第六,行刑前,执行官询问遗言,没有腿软也没有哭泣,而是“let's do it”

最后一句遗言:父亲永远都在那里

第七,作案人相貌英俊,一时轰动媒体,将讲述自己人生经历的版权卖给一位记者,且独家,委托一位亲属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后续进行了定制T恤,舆论曝光等一系列炒作

遇到极大不公平,典型案例:郑明生案,陈水总案

真实目的:希望通过杀人来表达某种信息和诉求。

为了出名?

1.以生命为成本是否过高?

2.进行的一系列炒作等活动证明其有商业头脑,不至于利用生命来出名

3.如果希望出名,为何不进行上诉,以延长曝光时间?

巴特尔夫妇《犯罪心理学》

对成年人犯罪进行溯源时,通常会溯及童年

考量做出违法和犯罪行为的风险因素时,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性风险因素(贫穷和资源匮乏、反社会同伴、被同伴拒绝以及在学龄前和在校的经历)

2.来自父母和家庭的风险因素(错误的或不适当的父母教养、兄弟姐妹之间的影响以及孩子遭受的不当对待和虐待)

3.心理风险因素(认知和语言能力的不足、缺乏共情、糟糕的人际和社交技巧、以及行为障碍等)

家庭背景

加里的父亲,早年曾经是一个无业游民,靠坑蒙拐骗维持生计,行踪和私生子遍布美国各地

母亲,来自一个家规特别严厉的家族,从小叛逆,经常与长辈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

诈骗犯+家族叛徒

组建家庭后,仍然以诈骗为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第一个孩子降生后,仍不安分,继续诈骗,持续到生下第三个孩子。

一次,母亲在加油站给孩子换尿布,从厕所出来后,父亲驾车逃跑了。后被逮捕。

父亲出狱后,突然洗心革面,买房做起正规出版生意,生下第四个孩子。

作案人成长史

父亲脾气暴躁,动辄打骂母亲和孩子。

犯一点小错,用皮袋抽打他们

根据一位孩子的说法,父亲的暴力惩罚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建立权威。让孩子们感到深深的内疚,觉得自己有罪,应当受到惩罚。

母亲也无法阻止,她是一个孤僻和偏执的人,经常和父亲针锋相对。孩子成为双方发生冲突后的出气筒。

在这样的环境下,加里未成年就出现了越轨和品性障碍的苗头,经常打架斗殴。后升级为违法行为,偷盗,破坏公物,甚至曾被送上青少年法庭,后因父亲请了律师,未受到比较严厉的惩罚。但父亲仅仅出于维护家庭名声的目的。

后加里辍学,经常跟着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反社会同伴),因偷车被送到管教学校。

管教员喜欢施虐与暴力,会在冬天将孩子锁在寒冷的屋子中,犯错了就会被关禁闭,以及毒打,部分甚至被性侵。

加里曾多次试图逃跑,后被关到严管小号。

加里变本加厉的犯错误,希望被关单间,由此自我受虐的倾向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在监狱里,也因此喜欢公然违反规定。

从管教学校出来后,他与父母大吵一通,去到其他城市与不法之徒混在一起,犯罪行为再次升级。入室抢劫,16岁时被判处有期徒刑入狱。

之后多次入狱,因袭击与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服刑期间,父亲去世,三弟被人殴打,不治身亡。本打算获释后结婚的女友也死亡。母亲身体状况也每日愈下。

他以此要求取得假释照料母亲。获得假释后,又出现了致命的暴力倾向,并以酗酒的方式来平缓情绪,还服用性功能障碍药物。

其女友与其吵架,忍受不了其暴力倾向,离开了。

在沮丧的夜晚,驾车出去,带着枪走向一位服务员。

社会性风险因素+来自父母和家庭的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

杀人动机:想受到惩罚,求死是其目的。

“学会强硬,学会承受,学会麻木,不要怕疼、不要发火、什么都别表现出来”——如何在家里生存下来。

书籍推荐:《利弹穿心》

查看原视频

【马皑】原生家庭到底有多毒,才能养出这样的杀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