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18_学习帮帮团

2023-04-14 21:10:56 我爱学习 次阅读 投稿:岩崎ミナミ

第二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18_学习帮帮团

第二讲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被称为《巴黎手稿》:[单、填]

2.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单、填]

3.黑格尔在他自己杜撰的理念世界中去寻找美的问题,“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单、填4.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唯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单、填]

5.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指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指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一-物质生产劳动:[单、填]

6.劳动创造了美;[单、填]

7.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实践、社会性的欣赏中形成和发展的;[单、填]

8.人的审美器官:音乐感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单、多]

9.美的规律:(1)造型或造型美的规律; (3)“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综合统一。

(3)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简]

10.两个尺度:(1)“种的尺度”,从对象方面讲,指事物的外部形态:从主体方面讲,指人的外在的肉体需要。 (2)“内在的尺度”,对象方面讲,指事物内部联系,表现为合客体的在规律性,从主体方面讲,指人的内在的高级精神需要,表现为和主体的内在目的性

11.对象如何成为对象,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 [多、填]12.对理解美感和艺术起源的启示:(1)我们只能从人化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美,美和美感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 从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 (3)艺术的产生也是和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 (4)人们首先按照人的各种需要改造自然物,对象的审美属性开始隐藏在使用价值中: (5) 美感的观念产生后和各种观念复杂的结合在一起马克思在《手稿》中记述了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对进行审美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

13.对理解文艺创作的启示:(1)文艺创作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形象地反映和表现: (2)-般的讲对艺术家来说,存在三个世界:@外在于作家头脑的客观世界:@艺术家头脑中的主观界:3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形象反映所构成的艺术世界,即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是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组成的。 (3)文艺创作中的两个错误倾向: 唯心主义倾向;@自然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倾向。[简]14.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单、填]

第三讲神圣家族

1.《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共同撰写的一部著作,围绕如何评价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同青年黑格尔派进行辩争的论战性著作;[单、填]

2.批判的批判指鲍威尔一伙的“批判哲学”;[单、填]

 

 

 

 

第四讲德意志意识形态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作,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开始趋于成熟,[单]

2.《德意志意识形态》作出的科学论断:“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单]

3.意识形态的发展既具复杂性又有规律性:(1)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也支配精神生产的资料: (2)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 (3)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4)被统治阶级的作家作品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5)某些统治阶级的作家作品也有可能表现出人民性和民主性。()

4.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实际生活、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单、填]

5.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变革旧现实、旧环境,并在变革旧现实、旧环境的过程中相应地改变自己的主观世界:@人们的社会实践改变着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包括艺术生产的对象;@人们的社会实践也改变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体,丰富、深化、提高人自身及其性格和种种能力。 (2)一定的人物性格总是由一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3)人物性格依赖于社会环境,没有不为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性格: (4)人的本质作为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必然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表现为共性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简]

6.马克思、恩格斯既反对脱离共性谈个性,更反对脱离个性谈共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着重批判了后一种倾向。[单、判断]

7.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填]

五讲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

1.恩格斯对诗歌《穷人之歌》做的书评,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倾向: [单、填]

2.“真正的社会主义”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多]

3.塑造工人阶级的新人形象的原因:(1) 恩格斯首先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的文艺的表现对象和描写对象问题;(2)从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视角来提倡塑造工人阶级的新人形象(3)塑造工人阶级的新人形象,是完整地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 (4)塑造工人阶级新人形象是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简]

4.“倍克歌颂胆怯的小市民的鄙俗风气。歌颂“穷人’,歌颂......[耻于乞讨的穷人]--怀着卑微的、虔诚的和互相矛盾的愿望的人,歌颂各种各样的“小人物’,然而并不歌颂促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填]

 

第六讲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1.《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和《卡尔·格律恩“从人的

观点论歌德”》一起,组成总标题《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单、多、填]

2.恩格斯对散文《从人的观点论歌德》所做的书评;[单、填]

3.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1)歌德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当时的德国社会的态度是带有两重性

的;(2)有时他对它是敌视的,企图逃避它; (3)有时又相反,他亲近它,“迁就”它,他

称赞它,特别是在所有谈到法国革命的著作里,他甚至保护它,帮助它抵抗那向它冲来的历史浪潮: (4)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简]

4.历史结构和思想结构的关系:(1) 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明了历史结构和思想结构的关系; (2)历史结构中的物质结构影响和决定思想结构, (3)社会的历史结构和作家作品的思想结构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同构性,即具有大体上相统一的对应关系。[简]

5.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1)用美学观点评价作家作品,应自觉注重和强调文艺的特殊规律和审美属性,(2)用历史观点评价作家作品,应注重考察文艺的社会位置和历史根源,把文艺反映出来的社会内容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剖析;(3) 美学观点着重考察文艺的审美本质,历史观点着重揭示文艺的社会本质,恩格斯从文艺观念上把文艺的本质理解为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简、论述]

6.“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他。”[填]

7.恩格斯在评论斐·拉萨尔的剧作《济金根》时认为:“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填]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导言

1《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奠基作:[多]

2.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揭示了社会结构,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单、多、填]

3.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艺属于一定社会中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它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存在; (2)文艺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3)文艺发展规律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然而它归根结底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决定和制约; (4)文艺的变革不能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简]4.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既是精神的,又是实践的:[单、多、填]5.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1)《导言》主要阐述的问题是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2)这种不平衡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所属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济基础有所疏隔,它只能通过诸多中介因素,间接地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 (4)一定的政治氛围、文化条件的产物; (3)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飘浮于上层建筑的顶端,距经心理、社会精神意向对引发和推动文艺的发展起重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5)文艺自身的传统、态势和趋向,也会在相对独立的意义上对文艺自身的发展起到特殊的作用:(6)出现文艺生产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是有其合理性的,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不相悖。[简]

6.希腊神话的不朽魅力: (1)“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壤。”这里所说的“土壤”系指艺术创作的素材; (2)希腊神话再现了人类正常的童年时代的真实,现代人可以从中获得无可替代的精神享受;(3)希腊神话具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功能后人可从中了解当时“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仿佛是现代人本身的自我关照。[简]

7.“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填]    8.“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单填]

9.“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填]

10.希腊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艺术形式本身。【填】11.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填】

第九讲致斐迪南·拉萨尔

1.马克思、恩格斯评论了拉萨尔的历史悲剧《济金根》;[单、填]

2.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真实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真实论的重要内容:(2)艺术真实的客观标准,即能否写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环境,提示这个环境中真实的阶级关系,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 (3) 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对于历史剧来说,能否通过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真实地反映出历史的面貌,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简]

3.拉萨尔认为济金根的悲剧根源是:企图用“狡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目的”,[单、判]

4.马克思认为:“济金根的覆灭并不是由于他的狡诈。他的覆灭是因为他作为骑士和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单、填]

5.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化”这个命题是对现实主义艺术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1)严格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严格地按现实的本来面貌再现现实 (2)正确处理物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对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真实描写届时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的方面; (3)青节生动丰富、人物塑造有个性、语言有表现力。[简]

6.席勒式:(1)“席勒式”: 指的是席勒创作中部分地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

7.现实主义的人物塑造: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物塑造问题上批评了两种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倾向:忽视人物本质的恶劣的个性化倾向和忽视个性刻画的概念化倾向; (2)人物阶级倾向和时代特征,通过情节进程来表现, (3)刻画人物性格,不仅要表现他做什么,还要表现他怎样做:(4)现实主义的人物描写和刻画,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是采取对比手法

8.恩格斯“三融合”的文艺思想: (1)这是恩格斯作为未来艺术的理想提出来的:(2)“三融合”是指:“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3)“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是指反映在作品中的历史生活,它有一个真实与否的问题;“较大的思想深度”是指作者对历史内容认识上达到的深刻程度; (4)“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指作品的表现形式,(5)“三融合”的提出,本意在于让拉萨尔看到其创作的差距,实际上却为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指出了方向。[简、论述]

9.“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填]

10.“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填]

第十讲致敏娜·考茨基

1.恩格斯就敏娜·考茨基的长篇小说《旧人和新人》进行探讨;[单、填]

2.黑格尔“这个”理论:恩格斯在《致敏娜·考茨基》的信中写道:“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 (1)第一句话讲典型人物应有代表性、普遍性: (2)第二句话讲的是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特殊性,(3)第主句话是前两句话的综合,人物所具有的代表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这两者互相融合渗透、统一,方才构成典型人物,即黑格尔所说的“这个”。[简]

3艺术典型的塑造:恩格斯关于艺术典型塑造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塑造典型必须从生活出发: (2)要用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塑造艺术典型 (3)艺术典型应是“有代表性的性格”,典型人物应该具有阶级和时代特征,应该通过艺术描写揭示人物所属阶级(包括阶层)的某些本质方面: (4)要描写好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简]

4.文艺作品中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1)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正确认识和艺术反映它有着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 文学作品中的倾向性,包含有作家对于所描写的事物所做出的评价和所持的情感态度。它只能符合而不能改变所描写的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客观倾向,否则就会违背甚至破坏艺术的真实性:(3)文艺作品的描写对象主要是人,促使人物行动的是他自身的性格和围绕他的环境: (4)作家、艺术家对自己塑造的人物的好恶爱憎,应植根于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对自己所描写对象的真实体验, (5)作家、艺术家要树立生活实践观点,从艰苦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自己的作品的倾向性和真实性得到客观的检验,逐步求得两者的真实统一。[简、论述)]

5.“伦敦还容许对整个周围世界保持中立,对于科学的、甚至艺术的公正态度是必要的。[填]

6.“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1而且应当是如此。”[填]7.恩格斯对敏娜·考茨基说:“您在这本书里对盐场工人生活的描写,就像在《斯蒂凡》对农。人民生活的描写一样出色,对维也纳社交界的描写大部分也是很好的。 (填)

 

第十一讲致玛·哈克奈斯

1.恩格斯对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进行了评论,[单、填]

2.“真正艺术家的勇气”的表现: (1)恩格斯在1888年给哈克斯的信中赞扬这位女作家它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2) 恩格斯所说的这种“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是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应有的精神品格,是一切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必要前提。它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敢于反对某种传统的偏见和错误倾向,提出并力图回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社会问题;2敢于描写和揭露故事背后阶级对立;3敢于标榜现实主义。[简]

3."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这是恩格斯对现实主义提出的一个较高的要求: (2)典型人物指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也反映出其所隶属的阶级阶层,某些本质方面的人物性格; (3)典型环境指典型人物生活于其中,就能反映出特定时代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环境。它要求以局部反映整体,以现实反映本质,以个别反映一般,是时代环境的缩影和具体化:(4)现实主义创作不仅要求二者都要典型,而且要求二者的统一。[简]

4.“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的理解: (1)巴尔扎克同情上流社会的贵族阶级,但他在作品中却对他们进行了空前辛辣的嘲讽,恩格斯把这种作品表现出来的文学倾向违反作家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的现象就称之为“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巴尔扎克的人格力量。[简]

5.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历史使命的观点:(1)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关系的使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社会主义倾向: (2)正真实描写,提示这个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确地表现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工人阶级。[简]

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填]

7.“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越好。”[填]

8.“现实主义甚至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填]

 

 

第十二讲致保尔·恩斯特

1.保尔·恩斯特的目的: 妄图利用恩格斯的崇高威望,压服论敌: [单,

2.恩格斯回信的内容:论述了唯物主义方法是研究历史的指南,揭露了恩斯特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的卑劣行径,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单、填]

3.保尔·恩斯特在研究北欧妇女问题时犯的错误:“对德国小市民阶层的看法硬加在这一挪威小市民阶层的身上”:[单、填]

4.恩斯特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表现: (1)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2)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犯了教条主义错误。[简]5.掷威的农民从来都不是农奴:[单、填]

第十三讲致瓦·博尔吉乌斯

1.“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单、多填]

2.“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填]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1)由于上层建筑各部门都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它们在受经济必然性支配的基础上还存在着相互之间的作用,经济对一些社会意识部门的作用是间接的,同样一些社会意识形态部门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是间接的;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还往往是通过上层建筑诸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3) 它们往往通过各种偶然性表现出来。[简]

4.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关系: (1)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关系是宏观的平衡和微观的不平衡、绝对平衡和绝对不平衡的辩证统一关系:(2)物质生产的发展带来艺术生产的发展; (3)这种宏观的大体平衡表现为微观的不平衡,相对的平衡表现为绝对的不平衡,这种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4)既要看到艺术生产受物质生产制约,又要反对简单平衡论: (5)承认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发展的大体平衡关系是唯物的:承认两者的不平衡关系是辩证的。[简](6)认识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辩证规律是有很大现实意义

第十四讲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1.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首次提出党的出版物原则; [单、填]

2.党的出版物的原则: (1) 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来说,写作事业是党的事业; (2) 党的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 (3)自由写作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4)党的宣传机构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党的出版物必须接受党的监督; (5) 党对写作事业的领导,必须充分注意写作事业的特殊性。[简]

3.“自由的写作”: (1)写作动机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服务对象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 (3)在思想内容上要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经验和生气勃勃的工作去丰富人类革命思想的最新成就。[简]

4.自由的写作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 (1)写作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还是为少数剥削阶级的“上等人”服务,这是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与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的根本区别: (2)写作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决定着写作的无产阶级性质: (3)无产阶级政党所进行的伟大事业,就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而斗争: (4)真正自由的公开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同样也必须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简]

5.“自由的思想斗争、批判的自由、创作的自由”[多、填]

6.“写作事业,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填]

7.“所谓自由的报刊是指它不仅摆脱了警察的压迫,而且摆脱了资本,摆脱了名位主义,甚至也摆脱了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填]

8.“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填]

9“写作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写作事业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填]

 

第十五讲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1.《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这是列宁论述托尔斯泰的第一篇文章,此文为纪念托尔斯泰 80 寿辰而作:[单]

2.托尔斯秦塑造的三种人物形象:(1)《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廖宾宁这样一个原始积累时期的典型的资产者形象:(2) 托尔斯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贵族形象:垂死没落型的贵族形象;@屈膝依附型的贵族形象:

3追求和探索型的贵族形象,康·列文是多少带有自传因素的托尔斯泰式的英雄人物: @反叛和转化型的贵族形象。(3)托尔斯泰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借农民形象表现他们在农奴制改革后由于深受地主贵族和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遭受的苦难。[单、多、简]

4.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双重性和两面性:(1)一方面托尔斯泰是从统治阶级和压迫者身上撕下了一切假面具的无情的暴露者,是对他那个时代所有的政治、宗教、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伟大的批判者,是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谎言和伪善的激烈的抗议者:(2)另一方面他又是“道德上的自我修身”的提倡者,是“最精巧的因而是特别恶劣的僧侣主义”的鼓吹者,是“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宣扬者。[多、简]

5.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1) 史诗形式的伟大创造者:(2忠于真实性;(3)独特的心理分析描写。[简]

6.高尔基称《战争与和平》“是 19 世纪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杰作”[单、填]

7.在 19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单填]

8.1861 到 1905 年是托尔斯泰作为艺术家和思想家,在这个时期完全成熟,产生了托尔斯泰作品和“托尔斯泰主义”,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安娜·卡列妮娜》《卢塞恩》、《当代的奴隶制》、《克莱采奏鸣曲》、《培养与教育》:[多、填]

9.列宁指出托尔斯泰创作的最大特点“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托尔斯泰所作的《复活》:[填]

10.早在农奴制时代,列·尼·托尔斯泰就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出现了:[填]

 

 

 

第十六讲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

1.1913 年列宁发表《自由派和民主派对语言问题的态度》崩得分子李普曼对此进行攻击,列宁撰写《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 回击:[单、填]

2.两种民族文化:(1)列宁指出:“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2 不仅有体现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的民族文化,而且也“都有一些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即使是不发达的文化成分”:(3)阶级社会中存在“两种民族文化”是因为民族的内部划分阶级,民族文化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两种民族文化”的出现取决于不同阶级的“生活条件”。[简]

3.对待“两种文化遗产”(1)两种文化存在差别和对立的,要正确对待他们:(2)一方面要继承历史上一切先进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扬弃历史上一切反动腐朽的文化。剔除糟粕吸取精华。(3)只批判不继承的“全盘否定”和只继承不批判的“全肯定”都是不妥当的采取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国粹主义的态度都是错误的。[简 ]

4.“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填]

5.“资产阶级的(以及资产阶级农奴主的) 趋向是以“民族文化’的口号作掩护的。”[填]

6.“民族文化的口号是资产阶级的(而且常常是黑帮--教权派的)骗局。我们的口号是民主主义的和全世界工人运动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填]7.笼统说的“民族文化’就是地主、神父、资产阶级的文化:[单、多、填]

 

第十七讲致阿·马-高尔基

1.列宁分析导致高尔基身心不健康的原因:(1) 资产阶级的包围;(2脱离工人、农民和战士的革命斗争生活:(3) 缺乏政治经验。[简]

2.列宁的无产阶级文艺观:(1) 作家要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观察新生事物,区分旧事物的腐朽和新事物的萌芽。生活是作家的创作源泉;(2) 作家要及时地反映工农兵的日常生活抨击坏人坏事:(3)工厂、农村和部队里的新事物是作家写作的主要题材,呼吁进步人士坚决与资产阶级决裂,投身到人类的解放事业之中。[简]

3.理解“要观察,就应当到下面去观察”:(1)列宁在给高尔基的这封信中提出,“要观察,就应当到下面去观察”:(2) 作家深入工农兵的火热斗争生活,直接观察他们之中的新生事物。这是无产阶级文艺家改造世界观,获得文艺创作源泉的必由之路:(3)列宁关于“要观察,就应当到下面去观察”的思想,对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简、填]

4.作家的生活环境,政治经验对其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填]

5.要彻底改换环境,直接观察工农群众的斗争生活;【填】

6.作家要深入“下面”,也就是到外地的农村、工厂或前线,要观察就要“区别旧事物的腐朽和新事物的萌芽;”【填、多】

 

 

 

 

第十八讲 青年团的任务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

1.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必要前提:(1)了解、改造旧文化是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必要前提;(2)任何一种新文化的产生和出现是利用前人积累下来的思想资料,以此为基础,创造新的文化:(3)无产阶级文化是以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为依托的,与旧文化有天壤之别:(4)因此必须对旧文化进行“革命的科学的改造”,既选用有益有价值的思想遗产,又摒弃有害的陈腐的文化传统。[简]

2.列宁关于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的正确主张:(1)了解、改造旧文化是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必要前提:(2)必须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进行:(3)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作指导;(4)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必须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简]

3.“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判、填]

4.“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单、判、填]

 

第十九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分为,《引言》和《结论》;[单、多、填]

2.“大众化”是在20 世纪30 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时期提出的;[单、填]

3.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 (1)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明确地提出: 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2) 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一是服务对象,二是表现对象。[简]

4.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1)普及和提高与文艺的服务对象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2)提高也是和文艺的服务对象紧密相关的: (3)普及和提高是辩证的,不是静止和孤立的。普及了的东西必然要求提高,提高的东西也可能要求再普及: (4)普及和提高虽然有先后之分,重轻之分,但不能有所偏废,因为二者的关系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简]

5.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有普遍性:[多、填]

6.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人民生活中本来是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2) 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是“流”而不是“源”,(3)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简]

7.毛泽东所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是对列宁文化改造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单、多、填]

8.文艺批评:(1)文艺批评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 (2)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3)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简]

9.“我以为有这样一些问题,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多、填]

10.“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单、多、填]

11.“最后一个问题是学习,我的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多、填]

12.“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单、填]

13.“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多、填]

14.“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多、填]

15.“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杂文形式作战,鲁迅是完全正确。陕甘宁边区和敌后的各抗日根据地,杂文形式不应该简单和鲁迅的一样。”[单]

 

第二十讲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11956年的谈话,正式发表于 1979 年,[单]

2.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谈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问题,民族形式不是抽象的,它包括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的民族特征和民族语言等诸因素,文学的民族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运用;[单、多、填]

3.“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填]

4.“球上二十七亿人,唱一种曲子是不行的。无论东方西方,各民族都要有自己的东西[填]

5.“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吸收一些外国的东西进行自己的创造为好。”[填]

6.“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填]

 

第二十一讲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最高国务会议上第十一次会议上讲话;[

2.双百方针的丰富内涵: (1)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2)对待科学,包括文艺学和美学,毛泽东指出:“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对待艺术,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允许和提倡多样性和丰富性,允许和提倡其自由发展; (4)应该反对“题材决定论”,提倡题材的多样化。提倡文艺题材的多样化,是体现“百花齐放”方针用于创作实践的第一个标志;(5)关于文艺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毛泽东已经有明确的论断,他说:“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6)对于创作方法,也应和题材、形式和风格一样,允许和提倡多样化。[简]

3.双百方针提出的依据: (1)是以艺术家个人独创性劳动为依据的; (2)是依据艺术生产的形象思维特点提出的; (3)是以艺术生产个性和共性辩证统一的规律为依据的; (4)是依据文学艺术欣赏的多样性和一致性辩证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 (5)是依据思想斗争只能用细致的讲理的方法来解决的特点。[简]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单、多、填]

5.“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多、填]

6.“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多、填]

7“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填]

8.“放还是收?这是个方针问题。”[填]

9.“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多、填]

10.“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单、填]11.“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把它看成僵死的东西,这是教条主义。”[单、填]”[单、填]

12.“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就是修正主义。

第二十二讲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1.《祝词》是阐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论著,[单]

2.《祝词》重要内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文艺思想理论基础; (2)文艺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3)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代替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 (4)“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5)坚持“双百”方针(6)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7)重视文学艺术的特征和遵循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简]

3.文艺和人民的关系 (1) 文艺同人民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2)“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3)文艺表现和赞美人民; (4)由人民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应该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 (5)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对它加以评论。[简]

4.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1)30 年的文艺发展中有深刻的教训:(2)当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根据文艺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不断繁荣文艺事业;(3)文艺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发挥文艺家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 (4)提倡领导者同文艺工作者平等交换意见,党员作家应以自己的创作成就起模范作用,团结和吸引文艺工作者一道前进。[简]

5.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1)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 (2)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创造活动。

6.“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单、填]

7.“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多、填]

8.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多、填]

查看原视频

马克思文艺论著选讲&马列文论复习带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