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的沉思

2023-08-02 13:24:14 百科达人 次阅读 投稿:黎明火线

门外汉的沉思

《门外汉的沉思》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讨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让我们认识到了唯物史观的威力,当我通俗化地认识他们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建构的问题。生产力,经济基础......在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之中,处于怎么样的地位?当我们处于一些没人涉及过的区域之中,就有可能陷入矛盾。

  首先要提到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如何看待这句话,甚至决定了我们聊多少。

生产力,如果将他视为一个抽象的,符号化的一堆财富一个结果,那就错了。生产力更应该是社会关系的总的结果,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生产力自身就是生产力的因素综合的结果,当我们审视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时,就是从这些因素出发。生产力因素可以是:人,工具,劳动对象......这些是生产力的因素,更是生产得以实现的要素,是生产力的基础。从更高的角度想,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社会形式中发展,就像鹿克思中简略化的量质互变规律一样,生产力如何增长,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它所依赖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所代表的又是一些更加根本性的存在,下面我们会谈到。总的说,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与主导力量,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两个决定就能说明的。

生产关系,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人与人的物质关系。因此,生产关系的矛盾也是人的矛盾。一方面,生产关系的矛盾的现实性而言,建立于人的自然性,人对自然的关系上。个人的生存需求需要被满足,自然条件引起的贫困需要群体共同面对(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的)......这些也是生产关系一部分,是其令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更加表达着社会冲突本身,主要的是人的社会性,人对社会的关系的表现。既然生产关系也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必然有着一股主导力量:在原始共产制中,一开始是女性,在其末期转化为父系制;在阶级社会中,有奴隶主,地主,贵族,商人和资本家;在阶级消失的社会中,也有可能出现AI主导社会,要么取代人类,要么以别的形式逐步融入文明,逐步取代人类......扯远了,既然这股主导力量对应着整个生产关系的体系,那么生产关系就是为这股力量的利益服务的,这样的力量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样态。但不仅仅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或促进的“反作用”,就比如母系制到父系制社会的变化,它确实令女性从家庭事务投入到社会劳动变得困难,但实际上没有让生产力的发展立刻受到促进或者阻碍却深刻地改变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样态。是社会力量的利益需求形成了生产力的使用方式,比如资本主义社会就主要的以榨取相对剩余价值为目的发展生产力。

由此可见,唯生产力论正是在轻视生产关系的情况下得出来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提出了两个绝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实际上,这是缺乏现实意义的话。就好像在说,社会在他该灭亡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新的社会在他能够出现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本质上,是一种同义反复,对该说明的东西却相当模糊。没人知道当前社会还能容纳多少生产力,如果没有太多外部影响,可能晚清都可以维持到现在。(这是按照唯生产力论的做派)因此原话就容易被机会主义者利用,解读为唯生产力论。

马克思在同一页中提到:“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革命阶级的革命意识同样也是从现存冲突中产生的。机会主义者正是粉碎了生产关系的作用和从中产生的意识的作用,而将它们溶进一种历史必然性之中。好像过去是生产力发展到“全部生产力”之后,自然而然就革命了。这是不折不扣的机械唯物主义。

生产力表现为社会因素的总和,生产关系也是其中之一。生产力的发展自身就伴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力量在他们的利益范围之中改良生产关系,以不至于灭亡。(例如后现代的资本主义)只谈生产力和只谈生产关系(所有制)都是不对的,应当在现实的生产力发展中逐步实现所有制变革(这是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情况)。当旧的社会力量与共同体的利益相冲突时,新的社会力量也能够进行一种更加彻底的生产关系改革。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社会环境之中,人们因为自己生理需求劳动,这是绝对的生产关系。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总是存在着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生产。在劳动者被动或主动的生产关系变革之后,社会力量又尽可能让自己与共同体的利益的统一,使非主导力量的集团心甘情愿地跟着你的路线走,没有一种力量的统治是永久的,因此这也是相对的生产关系。人们就是在这种生产关系下生产的

为了生产力发展得以实现而不得不与生产关系不断交互的过程,就是人的类共同体对自然界的实践过程。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一部分,说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外乎是生产力同自身的联系。绝对的与相对的生产关系构成了人对生产关系的现实性的从属地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动力。旧的社会力量创造了旧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成为了新的社会力量的土壤。不管旧的社会力量再怎么改良生产关系,其利益同共同体相悖的发展是必然的。因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始终都在走向尖锐化,当被统治集团意识到这一点时,斗争与革命就会到来。

没错,我们所指的是一整个革命集团,这并不是说马克思提出他的理论,所有的无产阶级都可以立马革命了,而是只有各国的革命阶级内部普遍的认识到这一点时才行。这时往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最尖锐的时候了。如果我们清楚这一点,唯生产力论就失去立足之地了。

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更迭又需要生产力作用。(生产关系越发达,社会力量对其他力量的统治越隐秘,越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来揭示这种关系)在这种相互关系,是非常经典的对立统一,是相互渗透着的。对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唯一正确的解读只能是:生产力不是纯粹的工具复杂化,劳动对象范围扩大化。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正是表现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决定某一社会集团的发展规模。在封建主义刚建立时,商人是绝对没力量反对土地等级所有制的;在资本主义刚建立时,工人也没足够的力量反对雇佣劳动......如上面谈到,当被统治集团普遍认识到生产关系的压迫性时。生产关系就被提到了首要的位置。

实际上在二十世纪的一众后马克思主义者中,生产关系的优先性总是被提到首位。只要我们不要把“两个决定”理解成客观唯心主义的目的论,生产关系的优先性就能够被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为了更好发展打破旧社会,而是生产力发展使生产关系的矛盾尖锐化,使剥削者的地位明确化,使被剥削者的反抗力量壮大化;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不是建构新生产关系所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而是社会权力的胜利使得新经济得到了发展。

在我所提出的两个“不是...而是...”中就可以清楚感受到,生产关系是怎样作为主导性的力量,阶级斗争是如何作为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更何况,就绝对生产关系而言,生产力发展是“社会的无意识行为”。生产关系在理论实践中理所应当地占据了优先性地位。

查看原视频

【门外汉的沉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讨论